【春耕備耕】發展新質生產力 構建新型生產關系 興安盟創建整建制大豆單產提升示范盟
2024-04-12 10:23:49
興安農墾
81
興安盟屬大豆優勢產區,具備區域化布局、規模化經營、標準化生產和產業化發展的條件和基礎。2023年經國家和自治區專家組測產,大豆高產示范田實收畝產316.8公斤,同時創全區和東北地區大豆高產紀錄。2024年興安盟將繼續全面落實國家和自治區關于“堅持穩面積、增單產兩手發力,穩步提升大豆油料產能和自給率”的重要部署,積極創建整建制大豆單產提升示范盟。
一是加快品種賦能。2023年興安盟扎實推進種業振興行動,大豆良種覆蓋率達98%以上,良種增產貢獻率超過45%。依托生物育種制種基地優勢,實現生物育種大豆全部本土制種。今年,將進一步優化品種結構,重點推廣高油高產大豆品種,生物育種制種面積達到30萬畝。二是建設高標準農田強基礎。引導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優先向大豆主產區傾斜,按照“田成方、林成網、渠相通、路相連、電配套、土壤肥、旱能灌、澇能排、漬能降、產能升”的總體要求,盡快建設一批高質量大豆生產基地。實現水澆地大豆田集中連片、旱澇保收、節水高效、穩產高產,旱作大豆田生產、防災抗災能力全面提高。三是推進模式帶動。通過改善基礎設施條件、構建水肥精準調控系統,全面推廣大壟密植淺埋滴灌、壟上三行窄溝密植等栽培模式并配套ARC微生物菌劑耦合技術,大幅度提高出苗率、群體整齊度和水肥光利用率,顯著提高大豆單產水平。今年,將構建水肥一體化精準調控面積25萬畝。四是強化裝備支撐。積極探索建立優質高效播種機“以租代購”機制,目前興安盟可投入大豆生產的大中型機具5.1萬臺(套)、配套機具6.8萬臺(套),大豆生產已基本實現“耕種收”全程機械化,產業鏈韌性進一步增強。五是精準招才引智。擬邀請中國工程院李培武院士團隊,設立大豆ARC菌劑協同創新院士工作室,以大豆單產提升需求為導向,以院士團隊為核心,依托盟內科研機構,聯合自治區、興安盟專家學者開展核心技術攻關。實現項目實施、基地建設、人才培養一體化,培養一批本土技術人才。一是調整補貼政策擴面積。統籌用好東北地區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政策,完善輪作補貼政策,使大豆玉米比較種植收益基本持平,充分調動農戶種植積極性。引導農戶在現有高標準農田上開展糧豆輪作。目前,各主產旗縣市正結合科技培訓加強宣傳,提早釋放政策信號,引導農民擴大大豆種植面積。二是完善保險制度降風險。為發揮農業保險“壓艙石”作用,在實施大豆物化保險的基礎上,科右前旗探索開展大豆完全成本保險試點,扎賚特旗開展大豆收入保險試點。通過簡化承保流程,運用衛星遙感、大數據、物聯網等現代技術提高承保理賠效率,解決農戶種豆后顧之憂。三是發展訂單生產保收益。興安盟現有年銷售收入100萬元以上大豆加工企業4家,設備加工能力達到50.4萬噸,年銷售收入5.29億元。今年,興安盟將繼續實施好產業集群基地渠道品牌、制種生產線、種子加工能力提升、味噌生產線技改等項目建設,同時,組織大豆加工企業與主產縣簽訂生產訂單,實行優質優價,促進產銷銜接。一是完善服務機制。通過承租、股份合作等方式,承接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,推動解決土地細碎化問題,提高土地利用率。同步示范推廣高產技術模式、“小田變大田”改造經驗,發揮示范帶動作用。二是豐富服務模式。實施農服公司模式。鼓勵有生產實力的3家農業企業,設立區域綜合服務中心,與地方政府、村集體開展合作,逐步整合周邊配套農機具資源,統一作業標準,推廣先進適用種植經驗。實施村企合作模式。在地方政府的指導下,鼓勵推廣村集體負責“組織+協調”、企業負責“資金+技術”、種植大戶負責“管理+生產”的合作方式。實施龍頭帶動模式。鼓勵經濟實力不強、土地經營規模較小的嘎查村,通過土地租賃、股份合作等形式引入龍頭企業,聯合村內新型經營主體,發展適度規模生產。目前具備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能力的合作社共1000多家。三是優化服務質量。開展全程托管服務。以集中連片土地為基礎,開展多環節和全程托管服務,提供大豆生產全過程解決方案,確保農民增產增收。開展單環節托管服務。聚焦大豆生產關鍵時期,以代耕代收代種、病蟲害統防統治、深耕深松等為重點,為農戶提供“菜單式”服務。開展產前產后綜合服務。開展生產資料定制批量采購,積極發展訂單農業,將農資、農機、倉儲物流、品牌營銷等要素導入全產業鏈,優化產業結構,推動高質量發展。下一步,興安盟將統籌大豆單產提升工程、綠色高產高效、耕地輪作等項目資金,集中扶持大豆單產提升示范區建設,力爭2024年大豆種植面積達到222萬畝以上,建設核心示范區面積55萬畝以上,示范區畝均增產20公斤以上,實現多增產1.1萬噸。